毫无疑问,这是又一则 底层相助 的身边故事。水果店老板家里突发车祸,整个家庭瞬间陷入谷底。此时此刻,市民与邻居们不是纷纷避之不及。相反,他们积极地伸出了援手,轮流守店,一切不过是希望尽快把水果处理掉,为受伤者筹集医药费用。在这个冬天里,他们像一束光,也像一堆火,让世界温情而闪亮。
然而,需要抒情,同样需要冷静的叙事。我们可以感动,却不能不同时反问内心:假如一切发生在身边,自己是否愿意做那个帮忙卖水果的人,迅速聚集在一起,为遭遇苦难者出谋划策?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随时为生活中的不幸者给出帮助?或许,不应苛求对每起苦难都有所眷顾,但必须直面如此追问与审视。
一个习惯性被陈述的观点在于,行善之难,难在成本之高,难在风险的无所不在。以新闻中的事例来对比,只能说,一切被过度拔高。我们并不否认,在马路上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可能会产生纠纷;我们亦不否认,在特定的场景中,行善需要足够的勇气与热血。然而,大多数时候,也许正如新闻中的事实一般,需要的只是足够的热情,需要的只是抱团,和被分担的个人付出。
整体道德状况为何滑坡?一个社会守望相助的风气,到底该从哪里来?每个人或许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终究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个人的自觉与初心不改,一直会是社会道德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抱怨环境的变差,可以感叹人心不古,但只要你心中的善意还在,且愿意付出,那么一切终将美好。
让我们都问问自己:假如回到新闻之中,你愿不愿意 帮助忙卖水果的人 ?在通往社会之善的路上,你是否已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