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远近闻名的的名果而变成了水果市场的小配角。价格一降再降不说,就是二三毛钱一斤的低价能否卖得出去也是每年的难题。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客商们为了抢市场而一再提前上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套袋白酥梨一度曾风靡广州市场,价格攀升,供不应求。但第二年由于果农采取在果柄上涂抹赤霉素让其提前二十多天上市方法来抢市场,虽然得到一些甜头,但是马上在广州市场赢得了“一口扔”的“美誉”。意思就是乍一看漂亮,咬一口难以下咽,马上扔得远远地。
今年早在六月底,套袋金帅苹果又以比去年早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开始收购了。但是在收购了几车以后,黑龙江的这几位客商马上停收了。说是不好卖了,我想其中的原因也在于此吧!他们不好卖,为什么吉林的客户却不停的收购?当然因为人家是在七月底才开始的,这时金帅怎么也有个六、七成熟了。
怎样才能让水果成熟后再上市呢?
我想单纯的从果农身上做工作现在来说收效甚微,现在水果生产还是一盘散沙。果农没有有效的组织,只要有客商前来收购,价格合适,当然卖了。而水果商们把水果拉到果品市场,卖掉后谁还管你下次,反正这一车是大赚了一笔。我想唯一能做到的恐怕只有水果超市吧?也许他们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牌子吧?
让我们共同关心水果生产的各个环节,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毕竟,这是我们赖以生活唯一的选择。 (唐怀海) (记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