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农机化程度不断加深,推广面积逐步扩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将成为“十三五”的发展重点。
农业机械化发展使中国农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四座里程碑式的成就载入史册:一是中国农业发生了增机减人(育人、转人)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小于50%的新时代;二是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小麦生产首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三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了中级阶段;四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有史以来机械化生产方式比重大于传统生产方式比重的根本性变革。
去年8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力争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以粮棉油糖主产区为重点区域,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在有条件的省份整省推进。
农业部在推进规划中明确了两个主攻方向:一是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二是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重点是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
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仍存在“薄弱环节”和“瓶颈”亟待突破。以糖业生产为例,广西是全国糖业最大产区,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甘蔗收获环节仍是依靠传统人力劳作为主,随着人工成本日益增长,糖市持续低迷,2000多万蔗农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广西蔗糖生产成本每吨比国外要高1700~2000元,原料蔗价格占食糖的生产成本大于70%,而在国外,这个数字小于50%。”自治区糖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曾这样表示。造成这么大价格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在同样种植甘蔗的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已实现全程机械化;而广西从种到收,仍以人工为主。
资料显示,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2300万亩,甘蔗机收率极低仅有不到1%,目前甘蔗机市场形成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国内少量的甘蔗收割机也以进口机型为主。虽然已有部分国外甘蔗机引入,但价格高昂、农艺差异等问题使得甘蔗机收仍难以规模推广。
2015年,我国主粮机械化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三夏”小麦机收率超过92%,“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深松整地等增产增效型农机化技术应用范围显著扩大。但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突破“瓶颈”和“薄弱环节”显得尤为迫切,这或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日期:2016-01-26 10:22 点击: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