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回望“十二五”时期吉林省政府的件件民生实事,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赫然在列。
秉持民生至上的执政情怀,吉林省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和突破——深化改革、推进监管创新,在全国率先实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社会共管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态势。
这张更加结实细致的“安全网”也让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逐步上升……
监管体制改革——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夯实食品安全之基
质监管生产,工商管流通,卫生管餐饮……过去,这种“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尴尬,被人称为“一根豆芽菜难倒几个部门”。
为了扭转“九龙治水”的局面,2013年7月,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随之,省政府明确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吉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2014年全省9个市(州)全部成立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加挂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牌子,40个县(市)将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监局合并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乡镇派出机构建设全力推进,并将监管触角向乡村(社区)延伸,“五级贯通、上下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为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吉林省县域考评办法》中,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政府性债务负债率、特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作为4个否决性指标。各县(市、区)在考评周期内出现上述4种情形之一的,出现1次降低该县所获奖项1个等级,出现2次及以上的取消该县考评获奖资格。
这意味着,公共食品安全与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挂起了钩,谁都不敢怠慢。
“现在太方便了,食品检测、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等都可以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站得到一站式解决,真是既放心又方便。”说这话时,四平市铁西区二里社区居民李大爷脸上溢满了幸福。
如今,更多像李大爷一样的老百姓发现了基层食品安全治理的变化:一些不规范的流动餐饮服务大篷车少了,违法的典型案例曝光的多了,乡镇、农贸市场的集快速检测、咨询服务、举报受理、科普宣传和预警交流“五位一体”的便民服务站更务实了,一些超市、食品店还随处可见带有食品药品监督标志的食品安全规范说明及提示,还印有辖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姓名、电话 ……
基层创新之举不仅限于此。榆树市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胡国奇经常走进农户、市场、饭店串街巡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敦化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食品送货车“一车一备案”登记备案制度,实现送货车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送货车的数据信息实时同步监控。
“农村自办家宴、流动摊贩、校园周边的‘小饭桌’等食品环节,点多面广,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问题。”在辽源市寿山镇等地,如果谁家办宴席,都要提前找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或到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站备案,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踏实路径——从生产到餐桌,推进食品药品治理能力现代化
11月2日,白山市民孙女士正在江源区的一家“家乐福”超市内选购食品。以前买完东西,她要么随手扔掉购物小票,要么干脆不要,可现在都会主动保管起来。原来,小票背面统一印刷着最新版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标识和举报电话,正面除了显示商家名称,购买时间,产品名称、数量、价格等信息外,还多了一个“二维码”。
“用手机对着二维码扫描后,进货渠道、保质期等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信息立刻显现,这样的食品吃得放心。”孙女士欣喜地说。
孙女士口中的“放心消费”,就归功于吉林省推出的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中的一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有了追溯系统的监管平台,监管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了解到某一批次食品在全省的流向。过期食品,监管平台就会闪红灯;问题食品,监管人员可进行锁定,省内追溯系统中的用户将无法售卖。
为当好食品安全“守夜人”,吉林省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有序、有力、有效的治理机制。
“以前是厨房重地,闲者免进,现在不少顾客都是冲着我们的‘阳光厨房’来的。虽然安装视频监控投入点资金,但换来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这钱花得值!”长春红旗街美食城内一火锅店总经理张伟东说。
不仅仅是“阳光厨房”,细心的市民还发现,省内一些餐饮服务单位门口多了一个标示牌,板上贴有专属卡通“笑脸”形象,只要寻着“笑脸”就餐去,饮食将会让人更放心。目前,全省629家已获批A级店的餐饮服务单位已全部实行室内公示板、室外标示牌“双公示”制度,此举系全国首创。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以往一些非法者将其淘出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如今,全省各地为1.8万户餐饮单位、机关学校食堂和高耗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安装了油水分离器,从源头上切断“地沟油”违法犯罪链条。
生产源头管得严,长春万惠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安全总监刘凤宇可有发言权。“我们严格控制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6类369项检测、检查,实行产品可追溯性批次管理。”食品总监这样的头衔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吉林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中。
监控检验查得密,全省各级食品安全部门最能代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行抽检分离、盲样检测工作模式,依托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检测信息系统,研发了食品安全抽检检测采集移动终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
出重拳、施重典,吉林省始终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吉林省政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三大”行动,雷霆出击,捍卫民安。一次次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听汇报的飞行检查,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号准脉、下准药,深挖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隐患,严打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
社会合力——由单治变共治,维护食品安全之本
维护食品安全,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打一场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保卫战,形成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是吉林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思路之一。
为此,吉林省将每年的国家食品安全“宣传周”延伸为“宣传月”,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党校、进学校;“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学校食堂开放日活动;食品工业企业公众开放日……无处不在的宣传,切合实际的创新,找到了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关键点,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调动了群众参与食品监督的积极性。
“遇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我会主动拨打12331。”长春远达街道居民张华说。截至目前,吉林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已全部开通投诉举报平台,12331投诉举报网络已经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单笔举报奖励最高金额达到30万元。
规范企业诚信经营,发挥食品药品及相关行业协会、科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将日常教育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适时组织开展分类培训。如今,食品企业都十分明白,食品质量安全是碰不得的高压线。罚,起到的是震慑教育作用;而奖,则发挥正向的引领鼓励作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期我有所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些铿锵有力的承诺,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也正在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将不断“飘红”。
从生产到餐桌,推进食品药品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期:2016-01-26 10:22 点击: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