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尿素市场受制于产能过剩、成本大跌、新增产能、内需降低、外贸被动等几大因素,工厂、经销商、贸易商、终端农户均对尿素行情不满,但又无计可施。摆在尿素产业面前的上述难题亟待纾解,带着2015年沉重的包袱,尿素产业2016年可谓举步维艰。
价格连跌结算难
2015年12月,国内尿素主流出厂价基本处于1300元(吨价,下同)左右。尿素厂家有意促销,刺激下游厂商接货,经销商也想以抄底带动基层及终端农户备肥。
但事与愿违,农资市场流通环节清一色的赊销局面难改,经销商库存多为联储,同样拖着工厂不做结算。正当笔者担心尿素厂现金流的时候,发现其上游原料煤企业也在对其赊销。因此,恶性循环的上下游现状,给尿素产业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截至元月中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主产区尿素实际出厂价已调至1200~1230元。虽然这让之前没有选择抄底或结算的农资流通企业感到庆幸,但实际却是对市场信心的又一次打击。
下游的消极情绪很快“消费并透支”了厂家与经销商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和默契,在近期行情中纷纷“自保”。一些业内人士预测,这轮长时间的联储联销有望在元月底小批量结算。而从本周东北大颗粒尿素行情明朗后的低价判断,后期普通尿素的结算价必有“惊喜”。
开工率过高库存大
自2014至今,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煤价跌幅达50%以上,对下游行业而言,意味着成本大幅降低。尿素企业则既受益匪浅,又深受其害。随着尿素出厂报价范围从2014年的1600~1800元回落到当前的1200~1300元,业内意识到,成本降低虽然带来了可期的利润空间,但在供应过剩的状态下,利润在竞价销售中博弈殆尽。
而下游经销商采购尿素的心态多定位于厂家薄利或倒挂,熟知尿素生产成本的商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特别是在全国尿素企业开工率高于70%的情况下,过剩带来的降价预期,远比成本更有说服力。
据笔者了解,由于工厂方面原料煤的进货价和自身工艺不尽相同,与老装置相比,航天炉新装置生产一吨尿素成本差值甚至可达200元,显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尿素后市价格战老装置企业的倒挂幅度必然会加大,进而导致部分厂家停车。一旦行业开工率降至60%,供求关系才可能成为尿素价格的支撑。
当然,目前大量联储联销的社会库存或将带来一定程度的惯性下跌。简单说来,即使尿素企业开工率很快回落到60%以下,社会库存也需要一个消化周期,停车减产对市场供求的调节效应很难立竿见影。
出口被动“有量无利”
2016年尿素出口维持80元计量征收的关税政策,这表示尿素外贸被动局面仍将继续。2015年取消淡旺季,全年统一关税,不仅标志着中国尿素进一步国际市场化,我们也看到贸易商改变了采购策略。以印度为例,过去一年中招标达到了九次,且伴随着贸易商无序竞价,中国货源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虽然2015年中国尿素出口总量有增无减,但对比2014年、2015两年尿素离岸价,却有着较大出入。统计表明,2014年四季度尿素离岸均价为295美元,2015年四季度尿素离岸均价或将跌破260美元。
更有消息显示,截至2016年元月下旬,尿素离岸报价215~217美元,对应国内厂商集港价仅为1270元。这就意味着后期尿素外贸很难成为利好支撑,出口或将陷入“有量无利”状态。
笔者认为,行业开工率与厂商的结算时间也有必然联系,只有社会库存被低价释放,工厂方面才能判断是否停车降产。可以预言,流通环节越晚结算给行业造成的影响将越大。同时,更有尿素产能淘汰、新增产能释放等历史问题。带着2015年沉重的包袱,尿素行业2016年可谓举步维艰。(杨卢义)